Run this notebook online: or Colab:
11.3. 梯度下降¶
尽管梯度下降(gradient descent)很少直接用于深度学习, 但了解它是理解下一节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关键。 例如,由于学习率过大,优化问题可能会发散,这种现象早已在梯度下降中出现。 同样地,预处理(preconditioning)是梯度下降中的一种常用技术, 还被沿用到更高级的算法中。 让我们从简单的一维梯度下降开始。
11.3.1. 一维梯度下降¶
为什么梯度下降算法可以优化目标函数? 一维中的梯度下降给我们很好的启发。 考虑一类连续可微实值函数\(f: \mathbb{R} \rightarrow \mathbb{R}\), 利用泰勒展开,我们可以得到
即在一阶近似中,\(f(x+\epsilon)\)可通过\(x\)处的函数值\(f(x)\)和一阶导数\(f'(x)\)得出。 我们可以假设在负梯度方向上移动的\(\epsilon\)会减少\(f\)。 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选择固定步长\(\eta > 0\),然后取\(\epsilon = -\eta f'(x)\)。 将其代入泰勒展开式我们可以得到
如果其导数\(f'(x) \neq 0\)没有消失,我们就能继续展开,这是因为\(\eta f'^2(x)>0\)。 此外,我们总是可以令\(\eta\)小到足以使高阶项变得不相关。 因此,
这意味着,如果我们使用
来迭代\(x\),函数\(f(x)\)的值可能会下降。 因此,在梯度下降中,我们首先选择初始值\(x\)和常数\(\eta > 0\), 然后使用它们连续迭代\(x\),直到停止条件达成。 例如,当梯度\(|f'(x)|\)的幅度足够小或迭代次数达到某个值时。
下面我们来展示如何实现梯度下降。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选用目标函数\(f(x)=x^2\)。 尽管我们知道\(x=0\)时\(f(x)\)能取得最小值, 但我们仍然使用这个简单的函数来观察\(x\)的变化。
%load ../utils/djl-imports
%load ../utils/plot-utils
%load ../utils/Functions.java
Function<Float, Float> f = x -> x * x; // Objective Function
Function<Float, Float> gradf = x -> 2 * x; // Its Derivative
NDManager manager = NDManager.newBaseManager();
接下来,我们使用\(x=10\)作为初始值,并假设\(\eta=0.2\)。 使用梯度下降法迭代\(x\)共10次,我们可以看到,\(x\)的值最终将接近最优解。
public float[] gd(float eta) {
float x = 10f;
float[] results = new float[11];
results[0] = x;
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x -= eta * gradf.apply(x);
results[i + 1] = x;
}
System.out.printf("epoch 10, x: %f\n", x);
return results;
}
float[] res = gd(0.2f);
epoch 10, x: 0.060466
对进行\(x\)优化的过程可以绘制如下。
/* Saved in GradDescUtils.java */
public void plotGD(float[] x, float[] y, float[] segment, Function<Float, Float> func,
int width, int height) {
// Function Line
ScatterTrace trace = ScatterTrace.builder(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x),
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y))
.mode(ScatterTrace.Mode.LINE)
.build();
// GD Line
ScatterTrace trace2 = ScatterTrace.builder(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segment),
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Functions.callFunc(segment, func)))
.mode(ScatterTrace.Mode.LINE)
.build();
// GD Points
ScatterTrace trace3 = ScatterTrace.builder(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segment),
Functions.floatToDoubleArray(Functions.callFunc(segment, func)))
.build();
Layout layout = Layout.builder()
.height(height)
.width(width)
.showLegend(false)
.build();
display(new Figure(layout, trace, trace2, trace3));
}
/* Saved in GradDescUtils.java */
public void showTrace(float[] res) {
float n = 0;
for (int i = 0; i < res.length; i++) {
if (Math.abs(res[i]) > n) {
n = Math.abs(res[i]);
}
}
NDArray fLineND = manager.arange(-n, n, 0.01f);
float[] fLine = fLineND.toFloatArray();
plotGD(fLine, Functions.callFunc(fLine, f), res, f, 500, 400);
}
showTrace(res);
11.3.1.1. 学习率¶
学习率(learning rate)决定目标函数能否收敛到局部最小值,以及何时收敛到最小值。 学习率\(\eta\)可由算法设计者设置。 请注意,如果我们使用的学习率太小,将导致\(x\)的更新非常缓慢,需要更多的迭代。 例如,考虑同一优化问题中\(\eta = 0.05\)的进度。 如下所示,尽管经过了10个步骤,我们仍然离最优解很远。
showTrace(gd(0.05f));
epoch 10, x: 3.486785
相反,如果我们使用过高的学习率,\(\left|\eta f'(x)\right|\)对于一阶泰勒展开式可能太大。 也就是说, (11.3.1)中的\(\mathcal{O}(\eta^2 f'^2(x))\)可能变得显著了。 在这种情况下,\(x\)的迭代不能保证降低\(f(x)\)的值。 例如,当学习率为\(\eta=1.1\)时,\(x\)超出了最优解\(x=0\)并逐渐发散。
showTrace(gd(1.1f));
epoch 10, x: 61.917389
11.3.1.2. 局部最小值¶
为了演示非凸函数的梯度下降,考虑函数\(f(x) = x \cdot \cos(cx)\),其中\(c\)为某常数。 这个函数有无穷多个局部最小值。 根据我们选择的学习率,我们最终可能只会得到许多解的一个。 下面的例子说明了(不切实际的)高学习率如何导致较差的局部最小值。
float c = (float)(0.15f * Math.PI)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f = x -> x * (float)Math.cos(c * x)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gradf = x -> (float)(Math.cos(c * x) - c * x * Math.sin(c * x));
showTrace(gd(2));
epoch 10, x: -1.528166
11.3.2. 多元梯度下降¶
现在我们对单变量的情况有了更好的理解,让我们考虑一下\(\mathbf{x} = [x_1, x_2, \ldots, x_d]^\top\)的情况。 即目标函数\(f: \mathbb{R}^d \to \mathbb{R}\)将向量映射成标量。 相应地,它的梯度也是多元的:它是一个由\(d\)个偏导数组成的向量:
梯度中的每个偏导数元素\(\partial f(\mathbf{x})/\partial x_i\)代表了当输入\(x_i\)时\(f\)在\(\mathbf{x}\)处的变化率。 和先前单变量的情况一样,我们可以对多变量函数使用相应的泰勒近似来思考。 具体来说,
换句话说,在\(\boldsymbol{\epsilon}\)的二阶项中, 最陡下降的方向由负梯度\(-\nabla f(\mathbf{x})\)得出。 选择合适的学习率\(\eta > 0\)来生成典型的梯度下降算法:
这个算法在实践中的表现如何呢? 我们构造一个目标函数\(f(\mathbf{x})=x_1^2+2x_2^2\), 并有二维向量\(\mathbf{x} = [x_1, x_2]^\top\)作为输入, 标量作为输出。 梯度由\(\nabla f(\mathbf{x}) = [2x_1, 4x_2]^\top\)给出。 我们将从初始位置\([-5, -2]\)通过梯度下降观察\(\mathbf{x}\)的轨迹。
我们还需要两个辅助函数: 第一个是update函数,并将其应用于初始值20次; 第二个函数会显示\(\mathbf{x}\)的轨迹。
/* Saved in GradDescUtils.java */
public class Weights {
public float x1, x2;
public Weights(float x1, float x2) {
this.x1 = x1;
this.x2 = x2;
}
}
/* Saved in GradDescUtils.java */
/* Optimize a 2D objective function with a customized trainer. */
public ArrayList<Weights> train2d(Function<Float[], Float[]> trainer, int steps) {
// s1和s2是稍后将使用的内部状态变量
float x1 = -5f, x2 = -2f, s1 = 0f, s2 = 0f;
ArrayList<Weights> results = new ArrayList<>();
results.add(new Weights(x1, x2));
for (int i = 1; i < steps + 1; i++) {
Float[] step = trainer.apply(new Float[]{x1, x2, s1, s2});
x1 = step[0];
x2 = step[1];
s1 = step[2];
s2 = step[3];
results.add(new Weights(x1, x2));
System.out.printf("epoch %d, x1 %f, x2 %f\n", i, x1, x2);
}
return results;
}
import java.util.function.BiFunction;
/* Saved in GradDescUtils.java */
/* Show the trace of 2D variables during optimization. */
public void showTrace2d(BiFunction<Float, Float, Float> f, ArrayList<Weights> results) {
// TODO: add when tablesaw adds support for contour and meshgrids
}
接下来,我们观察学习率\(\eta = 0.1\)时优化变量\(\mathbf{x}\)的轨迹。 可以看到,经过20步之后,\(\mathbf{x}\)的值接近其位于\([0, 0]\)的最小值。 虽然进展相当顺利,但相当缓慢。
float eta = 0.1f;
BiFunction<Float, Float, Float> f = (x1, x2) -> x1 * x1 + 2 * x2 * x2; // Objective
BiFunction<Float, Float, Float[]> gradf = (x1, x2) -> new Float[]{2 * x1, 4 * x2}; // Gradient
Function<Float[], Float[]> gd = (state) -> {
Float x1 = state[0];
Float x2 = state[1];
Float[] g = gradf.apply(x1, x2); // Compute Gradient
Float g1 = g[0];
Float g2 = g[1];
return new Float[]{x1 - eta * g1, x2 - eta * g2, 0f, 0f}; // Update Variables
};
showTrace2d(f, train2d(gd, 20));
epoch 1, x1 -4.000000, x2 -1.200000
epoch 2, x1 -3.200000, x2 -0.720000
epoch 3, x1 -2.560000, x2 -0.432000
epoch 4, x1 -2.048000, x2 -0.259200
epoch 5, x1 -1.638400, x2 -0.155520
epoch 6, x1 -1.310720, x2 -0.093312
epoch 7, x1 -1.048576, x2 -0.055987
epoch 8, x1 -0.838861, x2 -0.033592
epoch 9, x1 -0.671089, x2 -0.020155
epoch 10, x1 -0.536871, x2 -0.012093
epoch 11, x1 -0.429497, x2 -0.007256
epoch 12, x1 -0.343597, x2 -0.004354
epoch 13, x1 -0.274878, x2 -0.002612
epoch 14, x1 -0.219902, x2 -0.001567
epoch 15, x1 -0.175922, x2 -0.000940
epoch 16, x1 -0.140737, x2 -0.000564
epoch 17, x1 -0.112590, x2 -0.000339
epoch 18, x1 -0.090072, x2 -0.000203
epoch 19, x1 -0.072058, x2 -0.000122
epoch 20, x1 -0.057646, x2 -0.000073
11.3.3. 自适应方法¶
正如我们在 Section 11.3.1.1中所看到的,选择“恰到好处”的学习率\(\eta\)是很棘手的。 如果我们把它选得太小,就没有什么进展;如果太大,得到的解就会振荡,甚至可能发散。 如果我们可以自动确定\(\eta\),或者完全不必选择学习率,会怎么样? 除了考虑目标函数的值和梯度、还考虑它的曲率的二阶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。 虽然由于计算代价的原因,这些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深度学习,但它们为如何设计高级优化算法提供了有用的思维直觉,这些算法可以模拟下面概述的算法的许多理想特性。
11.3.3.1. 牛顿法¶
回顾一些函数\(f: \mathbb{R}^d \rightarrow \mathbb{R}\)的泰勒展开式,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它写成
为了避免繁琐的符号,我们将\(\mathbf{H} \stackrel{\mathrm{def}}{=} \nabla^2 f(\mathbf{x})\)定义为\(f\)的Hessian,是\(d \times d\)矩阵。 当\(d\)的值很小且问题很简单时,\(\mathbf{H}\)很容易计算。 但是对于深度神经网络而言,考虑到\(\mathbf{H}\)可能非常大, \(\mathcal{O}(d^2)\)个条目的存储代价会很高, 此外通过反向传播进行计算可能雪上加霜。 然而,我们姑且先忽略这些考量,看看会得到什么算法。
毕竟,\(f\)的最小值满足\(\nabla f = 0\)。 遵循 Section 2.4中的微积分规则, 通过取\(\boldsymbol{\epsilon}\)对 (11.3.8)的导数, 再忽略不重要的高阶项,我们便得到
也就是说,作为优化问题的一部分,我们需要将Hessian矩阵\(\mathbf{H}\)求逆。
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对于\(f(x) = \frac{1}{2} x^2\),我们有\(\nabla f(x) = x\)和\(\mathbf{H} = 1\)。 因此,对于任何\(x\),我们可以获得\(\epsilon = -x\)。 换言之,单单一步就足以完美地收敛,而无须任何调整。 我们在这里比较幸运:泰勒展开式是确切的,因为\(f(x+\epsilon)= \frac{1}{2} x^2 + \epsilon x + \frac{1}{2} \epsilon^2\)。
让我们看看其他问题。 给定一个凸双曲余弦函数\(c\),其中\(c\)为某些常数,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几次迭代后,得到了\(x=0\)处的全局最小值。
float c = 0.5f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f = x -> (float)Math.cosh(c * x); // Objective
Function<Float, Float> gradf = x -> c * (float)Math.sinh(c * x); // Derivative
Function<Float, Float> hessf = x -> c * c * (float)Math.cosh(c * x); // Hessian
// Hide learning rate for now
public float[] newton(float eta) {
float x = 10f;
float[] results = new float[11];
results[0] = x;
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x -= eta * gradf.apply(x) / hessf.apply(x);
results[i + 1] = x;
}
System.out.printf("epoch 10, x: %f\n", x);
return results;
}
showTrace(newton(1));
epoch 10, x: 0.000000
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个非凸函数,比如\(f(x) = x \cos(c x)\),\(c\)为某些常数。 请注意在牛顿法中,我们最终将除以Hessian。 这意味着如果二阶导数是负的,\(f\)的值可能会趋于增加。 这是这个算法的致命缺陷! 让我们看看实践中会发生什么。
c = 0.15f * (float)Math.PI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f = x -> x * (float)Math.cos(c * x)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gradf = x -> (float)(Math.cos(c * x) - c * x * Math.sin(c * x));
Function<Float, Float> hessf = x -> (float)(-2 * c * Math.sin(c * x) -
x * c * c * Math.cos(c * x));
showTrace(newton(1));
epoch 10, x: 26.834131
这发生了惊人的错误。我们怎样才能修正它? 一种方法是用取Hessian的绝对值来修正,另一个策略是重新引入学习率。 这似乎违背了初衷,但不完全是——拥有二阶信息可以使我们在曲率较大时保持谨慎,而在目标函数较平坦时则采用较大的学习率。 让我们看看在学习率稍小的情况下它是如何生效的,比如\(\eta = 0.5\)。 如我们所见,我们有了一个相当高效的算法。
showTrace(newton(0.5f));
epoch 10, x: 7.269859
11.3.3.2. 收敛性分析¶
在此,我们以三次可微的目标凸函数\(f\)为例,分析它的牛顿法收敛速度。 假设它们的二阶导数不为零,即\(f'' > 0\)。
用\(x^{(k)}\)表示\(x\)在第\(k^\mathrm{th}\)次迭代时的值, 令\(e^{(k)} \stackrel{\mathrm{def}}{=} x^{(k)} - x^*\)表示\(k^\mathrm{th}\)迭代时与最优性的距离。 通过泰勒展开,我们得到条件\(f'(x^*) = 0\)可以写成
这对某些\(\xi^{(k)} \in [x^{(k)} - e^{(k)}, x^{(k)}]\)成立。 将上述展开除以\(f''(x^{(k)})\)得到
回想之前的方程\(x^{(k+1)} = x^{(k)} - f'(x^{(k)}) / f''(x^{(k)})\)。 插入这个更新方程,取两边的绝对值,我们得到
因此,每当我们处于有界区域\(\left|f'''(\xi^{(k)})\right| / (2f''(x^{(k)})) \leq c\), 我们就有一个二次递减误差
另一方面,优化研究人员称之为“线性”收敛,而\(\left|e^{(k+1)}\right| \leq \alpha \left|e^{(k)}\right|\)这样的条件称为“恒定”收敛速度。 请注意,我们无法估计整体收敛的速度,但是一旦我们接近极小值,收敛将变得非常快。 另外,这种分析要求\(f\)在高阶导数上表现良好,即确保\(f\)在变化他的值方面没有任何“超常”的特性。
11.3.3.3. 预处理¶
计算和存储完整的Hessian非常昂贵,而改善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“预处理”。 它回避了计算整个Hessian,而只计算“对角线”项,即如下的算法更新:
虽然这不如完整的牛顿法精确,但它仍然比不使用要好得多。 为什么预处理有效呢? 假设一个变量以毫米表示高度,另一个变量以公里表示高度的情况。 假设这两种自然尺度都以米为单位,那么我们的参数化就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。 幸运的是,使用预处理可以消除这种情况。 梯度下降的有效预处理相当于为每个变量选择不同的学习率(矢量\(\mathbf{x}\)的坐标)。 我们将在后面一节看到,预处理推动了随机梯度下降优化算法的一些创新。
11.3.3.4. 梯度下降和线搜索¶
梯度下降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可能会超过目标或进展不足, 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方法是结合使用线搜索和梯度下降。 也就是说,我们使用\(\nabla f(\mathbf{x})\)给出的方向, 然后进行二分搜索,以确定哪个学习率\(\eta\)使\(f(\mathbf{x} - \eta \nabla f(\mathbf{x}))\)取最小值。
有关分析和证明,此算法收敛迅速(请参见 [Boyd & Vandenberghe, 2004])。 然而,对深度学习而言,这不太可行。 因为线搜索的每一步都需要评估整个数据集上的目标函数,实现它的方式太昂贵了。
11.3.4. 小结¶
学习率的大小很重要:学习率太大会使模型发散,学习率太小会没有进展。
梯度下降会可能陷入局部极小值,而得不到全局最小值。
在高维模型中,调整学习率是很复杂的。
预处理有助于调节比例。
牛顿法在凸问题中一旦开始正常工作,速度就会快得多。
对于非凸问题,不要不作任何调整就使用牛顿法。
11.3.5. 练习¶
用不同的学习率和目标函数进行梯度下降实验。
在区间\([a, b]\)中实现线搜索以最小化凸函数。
你是否需要导数来进行二分搜索,即决定选择\([a, (a+b)/2]\)还是\([(a+b)/2, b]\)。
算法的收敛速度有多快?
实现该算法,并将其应用于求\(\log (\exp(x) + \exp(-2x -3))\)的最小值。
设计一个定义在\(\mathbb{R}^2\)上的目标函数,它的梯度下降非常缓慢。提示:不同坐标的缩放方式不同。
使用预处理实现牛顿方法的轻量级版本:
使用对角Hessian作为预条件。
使用它的绝对值,而不是实际值(可能有符号)。
将此应用于上述问题。
将上述算法应用于多个目标函数(凸或非凸)。如果你把坐标旋转\(45\)度会怎么样?